当前位置:首页 > 建安概况> 地形外貌

建安区地处伏牛山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坡降为2.6‰,平均海拔70米左右。最高海拔175米,最低海拔57米。全区分岗地、平原、浅平洼地三种地形。岗地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北部的椹涧、灵井、桂村、河街4个乡镇,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117%。主要岗岭有孝山岗、灵井北岗、三岗、熊耳岗、太平岗等。岗顶多宽阔圆缓。孝山岗最高处霍家门海拔175米。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由黄河、双洎河、清潩河、颍河泛滥冲积而成,面积约868.1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88.3%(其中包括浅平洼地)。浅平洼地浅平洼地与平原无明显差别,唯多雨时易积水成涝。其分布多在区境东部和东南部。计有五女店镇的扶桥坡、茶庵李坡、冶庄西坡;张潘镇的汪坡、谢坡、赵庄西坡、水田南坡、城角徐东坡;将官池镇的文庄东南坡、将官池西坡(薛坡)、羊圈坡;邓庄乡的新郭庄东坡、徐门南坡、李庄北坡;陈曹乡的艾坡;小召乡的小召坡;尚集镇的沈村坡;苏桥镇的吴村坡;长村张乡的王子营南坡、长村张西南坡、白庄北坡;蒋李集镇的赵堂北坡;榆林乡的桓坡等。【地层】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的嵩山、箕山小区,基底由上太古界登封群及下元古界嵩山群构成。地层层序由下至上分为:上太古界、下元古界、中元古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新生界。上太古界登封群为斜长角闪片岩及角闪斜长变粒岩夹数层贫磁铁矿,为许昌铁矿的赋存层位。下元古界嵩山群灰色中厚层纹状白云岩、杂色含铁质绢云片岩、灰白色石英砂岩等组成。中元古界汝阳群肉红色、紫红色石英砂岩、铁质石英岩及含砾石英砂岩。寒武系下统为泥质灰岩、灰岩砂质页岩,底部有含砾石英砂岩。中统为鲕状灰岩、白云质灰岩、鲕状白云岩,局部夹泥质灰岩及页岩。上统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局部含硅质团块。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底部为薄层泥质灰岩、页岩及砂砾岩。石炭系中上统下部为铝土页岩、铝土矿、粘土矿,底部常夹有透镜状赤铁矿(即山西式铁矿)。上部为灰岩、燧石灰岩、砂岩、砂质页岩,含一煤组数层。二迭系下统为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炭质页岩,含二煤组及三煤组数层。上统为砂岩、砂质页岩、页岩互层,夹薄煤数层,顶部为紫红色砂岩及砂页岩三层。新生界地层下部为第三系紫红色钙质砂岩、钙质泥岩、砂砾岩及砾岩。上部为第四系风积的黄褐色、杏黄色砂、粉、细砂砂丘及大面积冲积的砂、卵石、亚砂土、亚粘土及腐植土。新生界沉积厚度较大,为150~300米,最厚超过500米,其变化趋势为西薄东厚。【构造】建安区位于禹州——许昌复式向斜内,其次级褶皱与断裂均较发育。褶皱一是苏桥向斜,为区域白沙向斜之东延部分。向斜轴部为二迭系地层,向两翼依次到中元古界地层,展布方向为北西西至近东西向,因受断裂构造影响,局部被切割成块。二是许禹背斜,背斜轴部位于许禹公路北侧,核部为太古界登封群,向两翼依次为元古界及古生界地层,展布方向为北西西向。断裂一是白沙——将官池断裂,横贯许昌中部,由禹区郭连经建安区水道杨、许昌市郊七里店、许昌市区而后向东延伸,斜切许禹背斜轴部,全长约64公里。二是五女店——鄢陵断裂,横贯许昌中东部,自蒋店向东经李庄、五女店至鄢陵,全长约40公里。三是长村张——赤鲤岗断裂,斜贯许昌南部,自长村张向东南经蒋李集至临颍赤鲤岗,长约30公里。四是史楼——大坡冯断裂,斜贯许昌南部,自史楼向东南经岗城,向东经临颍至鄢陵大坡冯,长约45公里。五是桂村——佛尔岗断裂,斜贯许昌西北部,自桂村西南向北东到冢许村,折向北北东经长葛往北延伸,长约50公里。六是苏桥——董村断裂,自苏桥向北东至长葛董村,为压扭性断裂。七是董村——柏梁断裂,自长葛董村向南东经许昌东北许田、张庄、艾坡至鄢陵柏梁东。八是灵井断裂,自椹涧方庄向北西经大安庄,折向北延至长葛境内,为张扭性断裂,长约20公里。九是灵井——大洪寨断裂,自灵井向北西延伸至禹区大洪寨,属张扭性断裂,长约30公里。岩浆岩岩浆活动不甚发育,桂村一带有变质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以及辉长岩脉、伟晶岩脉、石英脉、花岗岩脉,侵入于古老变质岩层中。【地震】建安区属许昌——淮南地震带,为嵩山东侧地震活动区,是河南省中部中强地震多发地。据史料记载,西汉至民国,区境内发生地震21次。其中,明嘉靖元年正月初一(1522年2月7日)和嘉靖三年正月初四(1524年2月14日)各发生5.8级地震1次。清嘉庆二十五年六月(1820年8月)发生6级地震1次。建国后至2000年,全区发生4.7级地震1次,3.3级以下小地震21次,约占全省地震总数的10%。其中,1997年6月3日,苏桥发生2.7级地震。1998年5月13日张潘发生2.4级地震。2001年至2016年,全区无地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