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建安 > 部门动态

乡村文化合作社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信息时间:2022-07-29 09:34   阅读次数:【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许昌市建安区:乡村文化合作社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7月28日上午,建安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新闻发布会。建安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岳菊敏向社会通报建安区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有关情况。

按照河南省委宣传部推进“八大工程”的工作要求,建安区健全机制,强化保障,促进文化合作社建设;打造试点,组织观摩,引领文化合作社建设;上下联动,群策群力,建设区乡村三级网络。目前已建成“风华建安”区级文化合作社,13个乡级文化合作社,36个村级文化合作社,形成了区、乡、村文化合作社三级网络体系,拥有文艺团队162支,社员2000余人。文化合作社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开展文体活动,挖掘乡村底蕴,传承乡村文脉,打造文旅品牌,助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在弘扬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方面贡献了文化力量。

创作文艺作品,宣传党的政策。乡村文化合作社围绕党的建设、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内容创排戏曲、小品、相声等文艺作品,作品来源于基层、植根于群众,社员自编自导自演,实现自我展示,通过文化合作社小程序开展网上交流,于娱乐中以文化人,凝聚人心,为各项工作在基层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党的好政策在农村落地开花。

发挥示范引领,促进乡风文明。“风华建安”文化合作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和引导文化志愿者加入乡村文化合作社。文化合作社汇聚非遗和民间艺术传承人、“村宝”、乡贤、退休教师等乡土人才,他们通过开展文艺演出、辅导培训、阅读推广、非遗传承等活动,广泛发动、层层动员,形成了人人争当社员的良好氛围。全体社员人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个个争当“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提升了社员文化素质,促进了乡风文明,改造了落后文化,抵制了有害文化,倡树了文明新风,巩固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了美丽乡村。

开展合作交流,弘扬建安特色。各级文化合作社依托特色传统文化、乡村风物、民俗民艺,加强交流合作,弘扬建安特色。区戏曲艺术中心到乡村开展大型现代戏《杨水才》巡演,传承发扬杨水才“小车不倒只管推”奋斗拼搏精神;鲁湾村铜器舞文化合作社将铜器舞技艺传授给“许昌舰”官兵,成为走出国门出访交流的保留节目;霍庄社火民俗文化合作社定期举办社火民俗巡回演出,并邀请周边文艺爱好者参与,依托社火非遗特色多次走进校园,为学生展示社火道具制作工艺和表演形式,传承建安区优秀传统文化。

推广特色产业,实现经济和文化价值相统一。根据文化合作社自身特色和本地实际,加强文化合作社与旅游、农业、文化、教育、商业等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统一。河街乡柿张社区柿柿红文化合作社积极参与产业基地建设,通过抖音、文化合作社网上交流平台等新媒体宣传推介火龙果、小辣椒、蜜薯、巧克力小番茄等特色农产品,壮大村集体经济,为7名脱贫群众每人每月发放分红500元,实现脱贫人员稳定增收。蒋李集镇张宋村社员钱书珍参加文化合作社后,通过文化合作社平台加强毛纺织品的宣传,带动村纺织品产业的发展,加工厂吸纳了三个脱贫人员和村内群众50人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实现了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相统一。

探索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依托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新模式,积极繁荣活跃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文旅融合和产业升级。7月20日在五女店镇老庄陈村乐佳美学农场、青云牧场举办了“风华建安夜  暑期欢乐游”直播活动,霍庄社火民俗文化合作社的社火道具展示、舞狮表演,非遗传承人裴改红的河南坠子,非遗项目蚕丝绒球现场制作等,吸引大批网民参与,在线观看达12.1万人次。农场旅游项目的现场推介、网上推出的团购优惠活动,直播间的互动热情,进一步推介了建安区文旅品牌,助推了建安区的乡村振兴。

下一步,建安区将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合作社示范点作用,用好文化合作社交流平台,打造乡村文化合作社联盟,宣传推广建安区特有的杨水才等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建安区特色文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游蓬勃发展,有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会上,建安区文广旅局副局长白桂玲,桂村乡常务副乡长张旗,灵井镇霍庄村党支部书记霍军政回答了记者的提问。